今年10月《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在“擴大國內有效需求”中提出,“推廣鋼結構在建設領域的應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建設領域鋼結構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災害高發地區推廣輕鋼結構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推動建材下鄉,穩步擴大鋼材、水泥、鋁型材、平板玻璃等市場需求。優化航運運力結構,加快淘汰更新老舊運輸船舶。”
李新創表示,挖掘建筑用鋼潛力可以通過提高用量標準,加大鋼結構建筑比重來實現。
據了解,鋼結構建筑采用的是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制造、產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工程管理和集成化服務的建筑生產方式。目前國內的鋼結構建筑應用并不廣泛,真正較快發展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奧運場館設施大量運用鋼結構建筑,帶動了市場需求,不過當前中國的鋼結構建筑主要集中在寫字樓、體育館、會展中心等大型建筑上,真正采用鋼結構的住宅屈指可數。
“就是像造設計汽車一樣設計房子,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11月27日浙江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杭蕭鋼構”)董事長單銀木向本報記者如此解釋鋼結構建筑,他認為鋼結構建筑之所以好,在于它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貫穿了“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循環經濟發展原則。
中國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方鴻強認為,鋼結構建筑是建筑產業化的典型,集成住宅的優勢不僅可以在地震等自然災害高發地區使用,一般地區的普通住宅也可以使用,“杭蕭鋼構在包頭的試點項目目前進展順利,鋼結構住宅優勢顯著。”
方鴻強表示,國家設定“十二五”期間36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任務如果能引入鋼結構建筑,施工、收房的速度將大大加快,而鋼結構住宅的普及勢必會帶動大量鋼鐵需求。
11月7日,杭蕭鋼構與唐山鋼鐵集團所控股的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