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雨水收集節省4%的地下水使用量
新加坡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人們對水的需求量不斷上升,該國正在創新水資源的獲得方法。新加坡人口大約有86%居住在高層建筑上,他們安裝輕型屋頂作為集水區,把收集的雨水保存在屋頂上單獨的水箱內,用于非飲用目的。新加坡最近的一項研究,是對面積約7.42平方千米的城鎮住宅進行模型模擬,以確定屋頂水箱最佳的儲水量,要考慮的因素包括非飲用水的需求量、15分鐘時間間隔的實際降雨量等。這項研究表明,該區域使用雨水收集系統能夠節省4%的地下水使用量,對于保護地下水和防止地面下沉有很多好處。考慮能源消耗和投資延遲等因素,對屋頂雨水收集進行成本效益計算發現,水資源成本由以前的每立方米1.17美元變為現在的每立方米0.96美元。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將飛機跑道及其周圍綠地的降雨徑流導入兩個池塘中,其中一個池塘用于平衡同時發生的較大徑流和潮汐入流,另一個池塘用于收集徑流。池塘的蓄水主要用于非飲用目的,例如消防演習和沖廁等。這種收集和處理的水占總用水量的28%至33%,每年能節省約31萬美元的消費開支。
日本東京 建成750處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日本東京政府鼓勵雨水集蓄利用,以減輕緊急情況下的水資源短缺、洪水控制壓力,確保用水安全。
1985年在墨田區建成的相撲摔跤競技場是著名的大規模雨水利用設施。這個競技場里的建筑物的屋頂是雨水利用系統的集水面,集水面積達8400平方米。收集的雨水被導入一個1000立方米的地下存儲罐中,用于沖洗廁所和清洗空調。
在社區層面,一個被稱為“Rojison”的簡單和獨特的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已在東京向島地區的居民住宅屋頂普遍推廣開來,所收集的雨水被用于澆花、消防和緊急情況下的飲用。
截至目前,東京大約有750處私人和公共建筑物安裝了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
德國柏林 58%的雨水在源頭保留
德國柏林的雨水收集設施
在德國柏林,雨水利用系統是在1998年10月大規模的市區重建中產生的,當時,最大的一處是波茨坦廣場。波茨坦廣場的19幢樓房的屋頂均裝有雨水收集設施,屋頂總面積大約有32000平方米,收集的雨水被存儲在一個3500立方米的地下室水箱內,用于沖廁、澆灌綠地和人造池塘補水。
柏林另一個雨水收集設施位于Belss—Luedecke街區,雨水收集面積約7000平方米。降落到該街區所有建筑物屋頂的雨水匯集到一個獨立的公共雨水排洪管道,排洪管道與一個160立方米的水塔相連,同時,來自街道、停車場和道路(總面積約為4200平方米)的徑流也流入該水塔。雨水的處理分好幾個階段,被處理后的雨水用于沖廁和澆花。
該系統還有污水處理功能,能將大部分初始流量的污染物沖洗掉,以利于污水處理廠的進一步處理。據估計,通過使用該系統,大約有58%的雨水可以在源頭上得到保留。通過長達10年的模型模擬發現,使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每年能節約飲用水大約2430立方米,因此保護了相當數量的柏林地下水。
巴西 100萬個水箱解決500萬農村人口飲水問題
在過去的10年里,巴西許多非政府組織和基層組織將工作重點放在收集雨水上,以便為人們提供飲用水、小規模農業灌溉供應。在巴西東北部半干旱的熱帶地區,年降雨量差別很大,從200毫米到1000毫米不等,人們一般利用手挖巖石集水區和河流基巖集水區收集雨水。
為了解決巴西東北部農村飲用水的不穩定性,一些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相互合作,最近5年建設了100萬個水箱,為500萬農村人口解決了飲用水供應不可靠的問題。這些水箱大多由預制混凝土板制作而成。
雨水收集利用是巴西半干旱地區可持續發展綜合教育計劃的一部分。雨水利用的概念也蔓延到巴西的其他地區,特別是城市地區。1999年,巴西成立雨水收集利用協會,該協會經常組織召開雨水利用方面的研討會。
上篇:
下篇:
全國聯盟:17000002262 監督投訴:18809312262
備案號:隴ICP備13000421號 版權所有:蘭州中豐建科工程技術中心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
甘肅總部: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站西路46號A1-27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