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9日,自治區人大董新光副主任帶領水利廳、新疆農業大學、新疆水科院的灌溉技術專家前往哈密市,就痕量灌溉技術在新疆的適宜性研究進行了調研。
一、實驗基本情況
吐哈盆地是我國最干旱的區域。選擇將痕量灌溉實驗布置在哈密市西戈壁灌溉試驗站,可以對痕量灌溉的技術性能在極端干旱條件下進行檢驗。因此,適宜性實驗成果可以涵蓋全疆。
實驗分日光溫室與大田紅棗灌溉兩部分。選擇在55畝6年樹齡紅棗園開展大田紅棗痕量灌溉實驗。對痕量灌溉設備基本參數,痕量灌溉條件下土壤含水率及水分浸潤范圍,灌溉水量,紅棗枝條、葉片長勢、果實發育過程等進行了標準觀測,確定同一條田的滴灌紅棗為對照田,進行了相應內容觀測。
二、適宜性實驗初步結論
從今年4月中旬以來痕量灌溉系統運行情況和田間觀測數據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1、痕量灌溉紅棗實驗田每畝灌溉水量330方,對照田滴灌紅棗每畝灌溉水量390方。在當地極端干旱條件下,紅棗枝條、葉片長勢、棗吊掛果情況與對照田滴灌紅棗相比無明顯差異,表明痕量灌溉技術能基本滿足紅棗需水量;
2、痕量灌溉毛管按條田縱向布置,鋪設長度達到500米。即,僅在條田橫邊設置一條支管,其所控制的毛管長度可以達到條田長度;測試表明,痕量灌溉灌水器出水量為0.15-0.2升/小時,毛管鋪設500米出水均勻度達到90%以上,滿足微灌要求,系統可以實現續灌(小流量不間斷灌水)。與滴灌相比,這一特性將極大地降低田間灌溉管理工作量;
3、在實驗日光溫室布置痕量灌溉系統,溫室中設置2.5-3米高水頭的自動補水高位水箱作為水源,組成重力式痕量灌溉系統,以續灌方式滿足整個溫室灌溉,基本不需要人工管理。痕量灌溉地表基本處于干燥狀態,溫室濕度低,有利于作物生長,種植的辣椒長勢良好。
4、痕量灌溉毛管埋設于植物(作物)根系層,直接向其根系供水,地表基本干燥,和滴灌相比,減少了水分地面蒸發損失,較滴灌節水10%-15%是可能的,但如一些資料宣傳的痕量灌溉較滴灌節水40%-60%,則缺乏科學依據;
5、目前痕量灌溉設備尚處于中試哈密市灌溉試驗站紅棗使用的痕量灌溉毛管每米售價達11元,日光溫室使用改進后的毛管米售價6.0元。價格昂貴,是目前該技術實現大面積應用的主要問題。改進工藝、提高質量、降低造價、實現田間鋪設的農機配套等,還需做大量工作;
6、痕量灌溉設計理論目前尚不成熟,實現灌溉的機理還有待于嚴謹的實驗證明,需要開展規范的室內試驗、產品性能測試、田間灌溉實驗,摸清規律,建立完整的設計理論和規范,才能打好大面積推廣的技術基礎。
三、今后推廣痕量灌溉技術的思路
綜合以上初步實驗成果可以確定,痕量灌溉技術對干旱區林果及設施農業在技術層面是基本適宜的。下一步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1、進一步組織開展中試,擴大實驗規模。一是在哈密市灌溉試驗站擴大實驗面積,形成500畝獨立水源、布置完整的痕量灌溉系統,開展痕量灌溉技術標準化實驗,促進技術體系成熟與完善;二是擴大實驗地域與林果作物種類,計劃在庫爾勒灌溉試驗站開展香梨痕量灌溉實驗,在昌吉灌溉試驗站開展釀酒葡萄、棉花(免耕)痕量灌溉實驗。
2、組織科研部門與痕量灌溉生產廠家合作,開展痕量灌溉機理相關的室內試驗,確定有關基本參數,為系統設計提供基礎依據,為產品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提供依據。
3、通過自治區有關部門協調,采取促成本地有實力的節水灌溉設備生產企業與痕量灌溉技術專利持有企業合作,實現痕量灌溉本地化生產,優化生產工藝,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利于大面積推廣。
上篇:
下篇:
全國聯盟:17000002262 監督投訴:18809312262
備案號:隴ICP備13000421號 版權所有:蘭州中豐建科工程技術中心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
甘肅總部: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站西路46號A1-27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