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自然“呼吸”消化能力下降,霧霾氣候泛濫經濟的發展,讓城市工業廢氣排放和汽車尾氣排放急速增長,且各種人為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水土流失,讓自然環境的“呼吸”能力已經不足以消化掉這些有毒氣體和顆粒對于空氣環境的影響。致使霧疆災害氣候的影響逐年擴大。
1.2 增加了地表徑流,加劇洪水泛濫的可能山區是水土流失的嚴重地區,水土流失的特點就是使枯水季節水量反而減少,洪水季節的水量反而越大,這樣在發生暴雨時,地面沒有植被阻擋,地面坡度又大這樣對洪水的攔截能力就較差,就會使降雨的強度遠遠大于滲入土壤的速度,雨水不能及時滲入到土壤中,就會出現山洪暴發,兇猛的洪水在向下流的過程中還夾雜著泥沙,這樣就會對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威脅,甚至會造成傷亡,后果將不堪設想。
1.3 使枯水季節的水量減少,易發生澇災
水土流失使土壤隨水而去,就沒有足夠的貯水空間,而土壤中的空隙是涵養水源的關鍵,這樣土壤的蓄水量就會減少,就會在洪水的季節有更多的水而水少的季節就會水量不足的現象。
1.4 河庫淤積,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地表缺乏植被的阻擋,大量泥沙在水力的侵蝕下就會流向河庫,就會導致河庫的淤積進而減少了河庫的容積,也就削弱了水庫的防洪能力,使水庫的使用壽命也減少了,嚴重時還會造成漫壩等災害,另一方面泥沙會造成江河的河床增高,就會影響河流的行洪能力,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1.5 滑坡、泥石流嚴重
植被的破壞、徑流的改變會使土壤以及地質結構受到嚴重影響,一旦遇到暴雨就會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這些災害的發生不僅會對房屋、道路等設施造成損害,嚴重的還會影響農田水庫等水利設施的正常運作,致使河流斷流。
1.6 影響水環境的質量
由于洪水的增大再加上發生次數的增加,表層土壤就會以泥沙的形式進入到水體中,就會使水變的渾濁,在流失的土壤中有很多是農田土壤,這些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農藥化肥,就會加大對水體的污染。
2 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我國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圍廣、面積大,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km ,占國土總面積的37%。
據我國水利部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國內GDP總量的3.5%。
據統計2013年以來,受霧霾災害影響區域包括華北平原、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北部等面積占25%國土面積的地區,6億以上人口受此影響。
水利建設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產業,必須保證水利工程建設為人民和國家造福。但是我國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有3個方面:①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水資源少,這就導致人均占有量小,水資源的供給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我國還存在著相對嚴重的浪費水資源的現象;② 我國的自然災害相對嚴重,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一些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這些災害帶來的損失可想而知,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如果不及時對這些情況加以處理,帶來的損失將會更嚴重;③還有很多地區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沒有根據當地的地理因素進行仔細的研究導致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設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一些水利工程的質量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就使得水利工程和水資源使用率低,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3 實施可持續發展防治水土流失
3.1 積極做好退耕還林還草工作
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植被的缺失,根據國家水土保持的相關規定,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擴大植被種植面積,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實現水土資源的高效利用,爭取實現從源頭上解決水土流失。
3.2 修復生態環境
通過轉變牧業生產等方式,減少人對大自然的過分索取,逐漸實現生態的自我恢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把水土流失的程度進一步減輕。
3.3 運用科技提高水土保持率
國家要加大在水土流失預防、水土保持規劃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建立水土保持體系,加強與國外的合作與交流,引進適合本地區水土保持的技術,在技術方面提高對水土保持的治理水平。
3.4 加大監管力度
水土流失不是一個靜態過程,所以加強水土保持是一個長遠的任務和目標,為了防止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對那些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加大對植被的保護,對當地居民亂砍亂伐、毀林開荒的行為加以制止,防止人們對生態環境的再次破壞,對于那些水土流失還不嚴重的地區,要加大保護力度,建設檢測預警體系,加強對水土流失的檢測及時作出相應的保護措施,減小水土流失的范圍。
3.5 加大治理力度
通過加大植被覆蓋率和建設水利工程的方式加大對西部地區以及風沙區的治理,堅持農田、森林、道路的統一開發規劃,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三者的共贏。
3.6 加強預防監督
水土保持要以預防為先,大力宣傳水土保持的相關法律,強化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水土的行為,積極組織當地居民共同參與水土保持,加大植被覆蓋率,禁止毀林開荒,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的政策,對水土流失治理有效的地區,加大監督力度,保證其不再發生二次水土流失現象。
4 水利可持續發展與水土保持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很嚴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在我國被認為是首要的環境問題,遏制水土流失,實施水土保持策略是當前解決水土流失的唯一選擇,在一些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水土保持是提高生產力改善環境的有效措施。水土保持對水利建設的作用主要有:①減少洪澇災害。水土保持可以增加土壤的入滲量,使暴雨發生時不至于來不及下滲而發生洪災,水庫、梯田等水利工程也對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可以攔蓄徑流,在汛期可以減小洪峰,在枯水季節可以儲存水,不至于經常發生洪澇災害;②水土保持還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也減少了滑坡泥石流對水利工程的損壞;③水土保持使農田的土壤不容易被水沖走,這樣就減少了土壤中農藥化肥滲入水土中,就會提高水體的質量。
5 結語
水利資源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正確的舉措,水土保持是實施水利工程的重要部分,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減少水土流失,保證水利工程建設能充分被利用,實現水力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上篇:
下篇:
全國聯盟:17000002262 監督投訴:18809312262
備案號:隴ICP備13000421號 版權所有:蘭州中豐建科工程技術中心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
甘肅總部: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站西路46號A1-27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