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利水型農業
“利水”并不僅僅是“水利”兩個字的顛倒,而是具有新的內涵!袄本褪侨说男袨楹鸵幏吨辽俨粚λ斐蓚,關愛水的健康,維護水的健康,保護水資源!袄蜕鐣本褪菍λ押玫纳鐣,無論是直接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還是從事涉水的相關活動,都對水友好。
“利水型農業”是“利水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保護水資源、對水資源不造成傷害的農業。利水型農業是從農業的角度對水友好,其對利水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利水型農業產生的背景
利水型農業的產生具有深厚的背景,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一是農業用水短缺與浪費并存。農業用水短缺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因素。2000至2010年,我國農作物因旱受災面積平均達到253.51萬平方千米,因旱損失糧食多年平均為286億千克,2000年受災面積最大,達到400多萬平方千米,損失糧食高達600億千克。我國每年農業缺水為300億立方米。與此同時,我國農業用水效率不高,據測算,2010年全國畝均灌溉用水量為405立方米,其中:大型、中型、小型、井灌區的畝均灌溉用水量分別為466立方米、517立方米、456立方米和205立方米,相應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平均值分別為0.454、0.467、0.503和0.682,全國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平均值為0.502。農業用水短缺與農業用水效率不高并存,是我國農業用水長期存在的重要問題。
二是農業用水面臨水污染嚴重威脅。根據水利系統全國水資源質量監測站網的監測資料,2011年對全國18.9萬千米河流水質狀況評價結果表明,全國全年Ⅰ類水河長占評價河長的4.6%,Ⅱ類水河長占35.6%,Ⅲ類水河長占24.0%,Ⅳ類水河長占12.9%,Ⅴ類水河長占5.7%,劣Ⅴ類水河長占17.2%,也即全國35.8%的河流長度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我國水資源污染呈現明顯的區域特征,海河流域、遼河流域是我國水污染最為嚴重的兩大流域。
上篇:
下篇:
全國聯盟:17000002262 監督投訴:18809312262
備案號:隴ICP備13000421號 版權所有:蘭州中豐建科工程技術中心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
甘肅總部: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站西路46號A1-27樓